首页>红色人物>  杨得志

杨得志

日期:2020.06.19 点击数:90

【姓名】 杨得志

    杨得志(1911-1994),原名杨敬堂。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株州)三望村的一个铁匠家庭。幼年跟随父亲学习打铁,11岁离家为人放牛,14岁后随兄杨海堂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挑煤,半年后,返回家乡给一户地主家做长工。1926年夏到衡阳当筑路工。   1928年1月,杨得志与兄长杨海堂等25名筑路工从衡阳板子桥到韩家村参加了前往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杨得志被分到师部当通信员,不久后被调到师特务连三排七班当战士。同年3月随队上井冈山参加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战士、班长,参加了井冈山反“围剿”和反“会剿”斗争,随部队转战赣南闽西后,参加了龙岩、水南、文家寺等战斗和进攻长沙战役。  

    1930年8月,杨得志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部通信警卫排排长兼士兵委员会主席。1931年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部特务连(后改为炮兵连)连长。1932年初调任红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同年3月调任第九十三团团长。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中,参加了龙冈、富田、良村、黄陂、漳州、三甲幛、广昌、温坊等战役战斗,因作战勇敢,1933年8月1日荣获中央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第一次颁发的三级红星奖章。   第四次反“围剿”前,第九十三团编为红七师第二十团,杨得志任第二十团团长。第五次反“围剿”受挫后,红军缩编,杨得志改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二营营长。1934年春接任红一团团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杨得志率红一团担任前卫和先遣任务,组织和指挥部队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突破了乌江,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1935年5月,杨得志组织指挥部队参加四渡赤水河,抢渡金沙江,突然袭占安顺场渡口,歼国民党军一个营,夺获小船一只,随即组织强渡。红一团抽调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汹涌的波涛中,以仅有的一只小船,在火力掩护下,强渡大渡河,击溃了敌人一个营,占领了对岸渡口,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保证了红军全部胜利渡过天险大渡河,继续北进。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两路军,走过草地,共同北上后,红一团和红三团一部编为一纵队第一大队,杨得志任大队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恢复了红一团番号,杨得志仍任团长,随后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俘国民党军5000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6页)。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决定组成抗日先锋军后,红一军团决定组建一个师,恢复红一师番号,杨得志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副师长。随后,协助指挥部队从陕北东渡黄河参加东征战役。东征战役后,杨得志调任红二师师长,率队参加西征甘肃、宁夏,组织指挥了山城堡战役。1937年春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兼第一队队长。 
       抗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谈判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杨得志从抗大提前结业返回部队,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随即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2月,杨得志率部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职务。   1939年2月,杨得志奉命率一部东进冀鲁豫边区壮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活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建了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任支队长。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支队发展到1.7万余人,在粉碎日军“扫荡”的同时,还对丁树本、石友三等顽军发动了较大规模的讨伐,将数万顽军消灭、打垮或逐出了冀鲁豫地区。  讨顽战役结束后,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杨得志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组建后,任纵队司令员,组织军民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4年1月,杨得志奉命带领冀鲁豫军区部分部队前往陕北执行保卫延安的任务。部队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任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中共中央的任务。  1945年4月,杨得志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闭幕后,到中共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初期,杨得志返回冀鲁豫军区任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平汉战役后又率队转战到晋察冀地区。   1946年底,杨得志调任第二纵队司令员,随即组织指挥所部进行张家口、正太、青仓、保北等战役。1947年7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10月,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主力第三军等部1?7万余人。   同年11月,在朱德、聂荣臻领导下,杨得志组织指挥部队发起石家庄攻坚战,仅用一周时间,攻克全城,全歼守国民党军2.4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军守防司令、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切断了国民党军赖以机动和南北联系的铁路交通线,使平、津、保与太原等地之敌处于分割状态,陷于被动地位,晋察冀和晋察鲁豫解放区则因此完全联成了一片。   1948年杨得志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率部转战察南、绥东、热西、冀东,同年11月,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攻克新保安、太原等战役。太原解放后,又率部挺进西北,组织指挥所部参与解放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1949年9月宁夏解放后,杨得志奉命率部由银川到达西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得志任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期间,杨得志于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第五次战役和夏季、秋季防御战役。1952年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   1954年回国后,杨得志入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战役系主任。1955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1958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1967年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1年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底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1979年1月,杨得志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2月即奔赴云南前线指挥部,指挥部队反击老街、沙巴地区的越军,一举取得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1980年,杨得志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杨得志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大代表,八大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是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委员会常委。杨得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得志于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