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朗读者 | 06期
主 播 开 场 白大家好:
我是曹良波,很高兴在初心朗读者栏目与大家相遇,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个将军回乡当农民的英雄。
点击下发链接收听
主播介绍
姓名:曹良波
来自中院组织人事处,常怀感恩之心,常思进取之心,常怀敬畏之心,常怀谦逊之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座右铭:善待身边每个人!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共产党人:扛起钢枪是一名勇猛的士兵,拿起锄头则是一位娴熟的农民;他将信仰铸就在血与火的战场,又把初心播撒在田野山林;他用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承诺,只要是为了党最崇高的事业而奋斗献身,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得与失。这个人,就是共和国开国将军甘祖昌。自从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戎马倥偬29年,他南征北战,英勇奋斗,数受重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仅仅两年后,他却毅然解甲归田,带着全家回到老家——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沿背大队,种田当农民,造福老百姓,这一干又是29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农民到将军、枪杆见情怀;将军到农民,锄头映初心。甘祖昌用一生鲜血谱写出对党的无限热爱,用全部生命捍卫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不计得失,忠于党和人民。有几分热发几分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对党忠诚老实”,甘祖昌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在身体力行。无论是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大西北历次重大战役战斗的29年革命生涯,还是回到农村带领乡亲们改变落后面貌的29年建设岁月,甘祖昌把对党的无限忠诚植进骨髓、融入血液。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革命信念始终如一。1951年,在一次下乡检查工作途中,因特务破坏桥梁导致车祸,使他的头部再受伤,加剧了战争时期两次头部受伤留下的严重脑震荡后遗症。他深感自己不适合做领导工作,多次拒绝到风景名胜区休养的组织安排,毅然从高位请辞回乡务农,以从事体力劳动的方式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从为新中国成立的出生入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投身家乡,甘祖昌对党忠诚,永葆初心,把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光热毫无保留的散发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路上,以实际行动为自己的信仰追求做了最好的诠释。
不图享受,艰苦奋斗。共产党人追求的,是让全人类得到幸福,甘祖昌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创办子弹厂、兵工厂、纺织厂的精神,不恋高位不图享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携妻将子解甲归田。并且极力劝退配备的保健医生、警卫秘书,从村前村后捡粪开始,数十年如一日,除了生病、外出开会,就是开荒地、改造农田水利,几乎天天和农民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干劲大、休息少。当时组织上每月发给他工资330元,但他生活俭朴,养猪种菜,并给自己立规:不吃超过一元钱一斤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元钱一尺布的衣服。上级在生活上要按有关规定照顾他,盖房子、配汽车他都一一拒绝。不仅不搞特殊化,反而自己花钱在村里盖了几间简陋的瓦房。死后留给妻儿唯一遗产就是一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他在1955年荣获的3枚勋章。
不忘初心,造福百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建立初心不难,难在一以贯之地坚守。正如他的夫人龚全珍老人所说:“老甘最大的信念就是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甘祖昌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郑重承诺。一踏上故乡的土地,就下定决心:“只要我的心脏还能跳动,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定为建设一个幸福的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脱下军装便和农民兄弟吃住在一起,一如当年带兵打仗一样,从未视自己高人一等,关心群众,不摆架子,身体力行,家乡的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他为“祖昌兄弟”“祖昌伯伯。”回乡29年,他白天参加测量设计,晚上钻研农业科技,和乡亲们一起深入实际、同甘共苦、辛勤劳作。共修建水库3座、水电站4座、公路3条、桥梁12座,为家乡群众过上幸福小康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5年,甘祖昌旧病复发。住院期间,新疆军区首长和全体指战员派人来慰问,提出为甘祖昌在南昌盖房子,让他到南昌定居。甘祖昌说:“感谢组织上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我已经80岁了,还盖什么房子啊?为国家节省点开支吧”。1986年春节后,甘祖昌病势转重,不时陷入昏迷状态。弥留之际,他嘴里仍在断断续续地说:“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文章,内容就是将军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编辑 | 方帅 作者 | 曹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