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的光阴遇见最美的你」
from萍实君
那些在记忆深处的故乡人
◆ ◆ ◆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在南京和武汉开展大规模“清共行动”,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1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会上发表了《对政局宣言》,讨论通过了三项重大决策:武装反抗国民党;举行秋收暴动,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改组了中共湖南省委,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决定毛泽东赴湘赣边界组织前敌委员会,具体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31日,毛泽东乘火车到达萍乡安源,向当地党的负责人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改组经过和秋收起义计划,宣布了湖南省委关于建立前敌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的决定,同时详细了解各地的情况。
9月1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在萍乡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秋收起义。参加会议的有潘心源(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浏阳农军负责人)、蔡以忱(中共安源市委书记)、宁迪卿(中共安源市委委员)、王新亚(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安福农军负责人)、杨骏(中共安源市委宣传部长)毛泽民(护送毛泽东到安源)等湘赣边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会议正式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湘赣边秋收暴动指挥机关,会议讨论做出以下决议。
第一,确定了部队的建制和名称。将驻修水、铜鼓的浏阳、平江两县农军和卢德铭所部警卫团,驻安源的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五县的农军,合编为一个师,下辖三个团。
根据中共中央当年8月23日复湖南省委信中关于“所有工农自卫军可改为工农革命军”的指示,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将这个师命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以驻修水、铜鼓的部队为第一团和第二团(后分别改为第一团和第三团),安源的部队为第三团(后改称第二团),由毛泽东任师长,王新亚等分别担任各团团长。同时确定了工农革命军军旗式样。军旗为大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角镶有一颗白色五角星,星上饰有镰刀、斧头图案,旗杆为白色,并竖标部队名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x团x营x连”。
第二,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和安源行动委员会。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团以上军事负责人为委员.湖南省委常委会议8月30日决定毛泽东“到浏、平的农军中去当师长,并组织前敌委员会"时,对各地军事情况尚不十分明了,无法确定前委委员名单,只是确定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以各军事负责人为委员,并授权毛泽东组织前敌委员会。
9月初毛泽东到安源时,浏阳、安福农军及安源革命武装的主要负责人都在安源,潘心元则受平、浏农军及警卫团委托来安源寻找党组织,并且暴动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急需研究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既是迫切需要,又已具备条件。
安源行动委员会也是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上决定成立的。彭公达报告提到,毛泽东和安源行委9月5日分别向湖南省委发信报告安源会议情形,表明省委前委和安源行委均已于9月5日前在安源成立.安源行委是由省委直接领导的负责指挥地方暴动、配合军队作战的机构。其成员是由安源、醴陵、浏阳、平江等暴动地区党的负责人组成。
第三,确定了军事行动和民众暴动计划。军队行动和民众暴动相互配合,夺取平江、浏阳、醴陵、萍乡等县城,分三路合攻长沙:
第一路,以安源工人及矿警队为主力,首先控制安源矿区,然后再进攻萍乡和醴陵县城,对长沙形成包围形势,攻打醴陵县城时,由醴陵县委发动醴陵农民暴动相配合,株洲区委鼓动株洲工农扰乱敌人后方。
第二路,以平江农民及平江农军为主力,平江农军由修水向平江进攻,鼓动平江农民在各地暴动,夺取平江,再向长沙进发。
第三路,以浏阳农民和浏阳农军及卢德铭所部警卫团为主力,由铜鼓向浏阳进攻,鼓动浏阳农民在四乡暴动,夺取浏阳后,再与其他两路合攻长沙。在这三路中,又以第三路,即驻铜鼓的浏阳农军和卢德铭警卫团为主力军,因为这一路军力较为雄厚,地势较险,浏阳又通近长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会议决定:“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安,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
第四,确定了暴动日期。11日安源、修水、钢鼓三路一齐发动,18日进攻长沙,并要求长沙的暴动与攻城军队相互配合。
起义前夕,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仍记忆犹新地说:1927年9月间,我们通过湖南的农众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广泛的起义,工农红军最早的部队建立起来了。新战士有三个主要来源:农民本身、汉冶萍矿工、起义的国民党部队,这支早期的革命军事力量被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来自反叛了汪精卫的一部分武汉警备部队,第二团由汉冶萍矿工等组成,第三团由浏阳等县的农民武装组成。”
1937年9月,他在与部分参加秋收起义同志合影照片的上端题词:“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
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历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是第一次公开以共产党的名义号召,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安源会议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
从党的创建开始,毛泽东先后从事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统一战线工作,当然也注意了武装斗争问题,但他从未直接组织和领导军队。这次军事会议,正式开启了毛泽东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是他组织和领导革命军队的开始。从此,他一直率领和指挥人民军队战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 关于作者 -
吴昌荣,萍乡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有30多篇作品发表在《学习时报》《人民政协报》等国家级刊物。
吴舟,安源区委党校副校长。有30多篇作品在省市报刊媒体发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