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十四):安源“八月整顿”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十四):安源“八月整顿”

日期:2021.07.01 来源:萍乡发布点击数:0

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刊发第十四篇《安源“八月整顿”》


图片

全文如下:图片

《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第十四篇:

《安源“八月整顿”》图片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急剧扩增,工人干部产生虚骄之气,加上成立不久的俱乐部工作机构缺乏有效管理,尚未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官僚主义习气渐盛,主任团各主任到后来都有点官僚的态度,对工友很少细心和悦;一些由各工作处工人推选的工人代表,出现了轻视工人、脱离工人的风气;一些经济管理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工作秩序出现混乱。1923年上半年合作社发生了服务股经理陈梅生贪污公款千余元等腐败问题。

        

图片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旧址


        处在成长、发展之中的安源工运,短时间内发生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阻碍了安源工运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在刘少奇、李立三、毛泽民、朱少连的领导和主持下,俱乐部决定开展集中整顿。

        1923年8月,刘少奇撰写了《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他首先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自我批评。他批评自己“做事精神不好,过于审慎,平时对工友的交际和谈说,都表现一种不愿意的懒散态度……”他又对主任团主要负责人、各部门和工人代表“普遍的错误点”进行了直率的批评教育,还着重批评“合作社开办仅数月,三换总经理,以致社内事权和经济不能统一,各股单独进行,弄成一种无政府状态”。通过刘少奇倡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深刻挖掘了自己的错误,彼此互相帮助,认识有了极大提高,思想基本上统一起来,一致同意对不良行为和腐化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和斗争。

        “八月整顿”中,针对已发生的合作社服务股经理陈梅生侵吞和挪用千余元公款案,俱乐部在据实查证后,形成决议,做出处理,并及时向广大工人群众报告。制定和实行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办理公约》,对各股每日营业情况、经营账目的核查和检阅等做出详细的规定,还对合作社的来客接待分公私两类,在住宿天数、用餐审批、接待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明了的规定。


图片

        在俱乐部领导层的带动和强力推进下,八月整顿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俱乐部的许多干部纷纷撰文或发表演讲,力陈俱乐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委,提出解决办法。通过清理整顿,俱乐部实施工作报告制,制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办事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些有力、有效的工作,为安源工运1923年8月至1925年上半年的全盛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保障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