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刊发第十五篇《八根屋柱》
全文如下:
《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第十五篇:
《八根屋柱》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原来在牛角坡,后又搬到半边街的延龄堂里。因为房窄屋小,许多会议和训练班都没法进行。经反复考虑,刘少奇决定为俱乐部建一座大楼,解决活动的场所,壮壮工人的声威。俱乐部其他负责人及工人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从工人年终夹薪中提取一部分钱,作为建设经费。正好有个姓丁的在出售住宅,地方坐落在牛形岭下,与盛公祠遥遥相对,地址很好。
于是,刘少奇决定在那儿买地建楼,并亲自组织建筑委员会,从部员中选出20余人为委员,由朱少连任委员长,下设采办处、庶务处、会计处、工程处,并确定日期,立即开工。
刘少奇十分关心这座大楼的兴建,从大楼的设计图纸到每一个细小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
根据图纸设计,大楼需要八根又粗又直的屋柱。刘少奇明白,屋柱质量好坏关系到这座大楼的百年大计,更关系到安源路矿工人的名声。因此,他到处请教老工人:“老师傅,做屋柱什么木质顶好?”“老师傅,屋柱哪里好买?”
不久,株洲转运站来了一批木材,刘少奇决定亲自去株洲挑选。他饭也顾不上吃,到屋里换了身衣服,就同工友老张急急忙忙地赶上了去株洲的火车。
到达株洲时已是下午3点多了,老张说:“刘主任,先休息一下吧。”刘少奇说:“先别着急休息,不找到中意的屋柱,歇着也不安稳。”于是,刘少奇和老张立即找到工人俱乐部株洲分部的黄静源,拉着他去株洲转运站堆木场。
堆木场里木头堆得像小山,刘少奇一堆一堆地找,一根一根地量。隆冬季节,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像被刀子割一般,可刘少奇好像没有事一样,一会儿翻动着木头,一会儿比比划划,一会儿又要老张和黄静源来看看。他们挑了好久,才挑出八根木料。刘少奇还不放心,又将选出来的木料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其中有一根被蛀虫咬了几个小洞,准备重新挑选一根。这时,天快黑了,老张劝他说:“八根木料只有一根差一点,就算了,派趟货车送回去吧。”
刘少奇认真地说:“老张哇,我们挑选的不是一般屋柱,是工人俱乐部大厦的栋梁材,要根根过得硬才好。”说完,又钻进木料堆挑选,好久才又找到一根合适的木料。
第二天清晨,屋柱一运到工地,工友们见了都伸出大拇指说:“刘主任不但是个拿笔杆子的秀才,还是个选建材的行家里手哩!”刘少奇拍打着身上的灰尘,笑着说:“莫尽说好话啰!”逗得大家都乐了。
1924年5月1日,刘少奇亲自筹建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大厦建成,长了工人的志气。从此,这里成了党培训工人、教育工人的场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