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刊发第二十二篇
全文如下:
《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二篇
《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
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进入莲花,经高滩、甘家,攻克莲花县城。前委驻在莲花县城南宾兴馆。
由于长途行军作战,饥饿、疲劳、疾病接踵而至,秋收起义部队减员十分严重。特别是芦溪战斗失利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情绪,少数人不辞而别。毛泽东本拟在莲花暂作停留,对部队进行改编,为了掌握莲花及附近几个地方的革命斗争情况,9月26日在莲花县城“宾兴馆”召开了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议,仔细地听取了莲花党组织负责人朱亦岳、陈竞进、刘仁堪等人的汇报,并详细询问了永新、宁冈等附近几个地方的情况,对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的客观基础包括地势、物产、党组织和群众斗争以及敌人对该地区的统治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正在交谈中,何长工领着一位商人打扮的年轻人进来,他就是宋任穷,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派来送信的。宋任穷向毛泽东转告了汪泽楷所说“宁冈有我们党领导的几十支枪,还有党的组织”“毛部应向江西的宁冈转移”的意见,并将汪泽楷写的一封密信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完汇报,认真看起了密信,对在场的余贲民等人说:“江西省委的信上写到,要我们开到宁冈去,那里有我们党的武装,可以安顿下来。”
▲毛泽东关于“莲花一支枪”的论述
毛泽东提出按照江西省委的指示转兵井冈山的意见后,被余洒渡、苏先俊指责为“朝秦暮楚,毫无定见”。毛泽东为了顾全大局,苦口婆心地做通了几个前委委员的思想工作。引兵井冈的决策应运而生。部队第二天就向宁冈进军,当部队行进在莲花境内的三板桥乡桥头村休息时,前委会传达了“宾兴馆会议”精神,那时,全体官兵才知道是进军井冈山。
引兵井冈的决策,使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星火呈现出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