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四):斑竹山起义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四):斑竹山起义

日期:2021.07.15 来源:萍乡发布点击数:0

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刊发第二十四篇

《斑竹山起义》


图片

全文如下:图片

《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四篇

《斑竹山起义》


图片图片

        萍乡上栗县毗邻湖南省的浏阳县南乡和醴陵县北乡。秋收暴动前夕,这里已经有中共安源市委所属的一个区委,秋收起义后,其组织和活动一度停顿。1927年10月,中共安源临时市委成立后,派人来此恢复区委,聚集到党员10余人。到1928年1月,党员增加到80余人,各方面工作也有进展。镇内驻有县政府所属靖卫队第一分队,有六七十支枪,队长胡启图是萍乡本地人,黄埔军校毕业,与上栗市栗江小学教员中的共产党员关系密切。上栗区委利用这一关系,派党员进靖卫队当兵,并在靖卫队建立了秘密的中共支部,有党员5人。党支部在兵士中进行工作,争取到同情者约10人。1928年1月,中共上栗区委决定趁小年(阴历12月24日,阳历为1月17日)兵士休假的机会,一面策动兵士哗变,一面组织农民武装进攻,里应外合夺取枪支。中共安源市委派共产党员赵国城等前往帮助策划,青年安源市委书记左克诚等亦前往参与指挥。过小年的那天晚上,按事先计划,由学校的几位老师宴请胡启图和几名分队长,缴获其短枪,予以软禁。这时,由50多人组成的武装队伍,持一支驳壳枪、一支手枪和大刀梭镖等武器,攻打靖卫队,与队内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兵士里应外合,激战半小时,缴获步枪50余支,手枪数支,只有在外放哨的10余名士兵的枪支被带走而未缴到。战斗获胜后,当即整理队伍,在上栗市街上游行,高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革命歌曲,并没收了几家大绸缎店。第二天拂晓,队伍开往上栗市以南的斑竹山,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直辖第二团。

        图片

                    
        第二团成立后,即由团部发布“取消税收”“杀尽土豪劣绅”“废除债欠”等布告,张贴各种标语;同时到附近各乡召集工农兵恳亲大会,号召广大工人农民起来斗争,晚上则分头发动领导农民进行游击战争,很快形成了以斑竹山为根据地的萍北割据,其地区包括上栗市及其附近大片农村。党、团上栗区委和工农革命军抓紧过年时机,大力发动土地革命,不到一个月,便恢复了上栗市的工会和农会,成立了十几个乡农协,并筹备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实行掘田塍,烧契约,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第二团声威大震。当时盛传民谣:“人有三千三,扎在斑竹山。”敌人虽有正规军一个团和靖卫队四个队,但不敢进攻,只得在斑竹山通往县城途中的清溪驻扎重兵,以防工农革命军进攻县城。2月中旬,第二团攻打敌军在萍北的据点清溪,战斗失利,遭敌军反扑。第二团退回斑竹山后不久,根据地被攻破,但队伍损失不大。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决定取消工农革命军第二团番号,成立3个暴动队,在宜春、萍乡边境一带打游击,后成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武装力量的骨干。

                    图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