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五):邓贞谦慷慨高歌赴刑场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五):邓贞谦慷慨高歌赴刑场

日期:2021.07.15 来源:萍乡发布点击数:0

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刊发第二十五篇

《邓贞谦慷慨高歌赴刑场》


图片


全文如下:图片

《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第二十五篇

《邓贞谦慷慨高歌赴刑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面对反动势力疯狂屠杀的白色恐怖,当时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的邓贞谦毅然牺牲个人利益,弃学返乡,全力投身于革命洪流。

        邓贞谦根据党的指示,回到萍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在萍乡东门伞铺里建立了党的秘密活动机关。随后积极恢复萍乡县农民协会,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并亲自负责后勤总务工作。同时还利用主办《新萍周刊》的合法身份,进行广泛的社会联系,发展壮大党的组织。

        

图片

        1927年12月,邓贞谦担任中共安源市委委员、湘关区委书记,他与刘型、袁德生等人一道,在萍乡、湘东、老关、排上、下埠、东桥等地,广泛发动农民,组织农民赤卫队,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向当地地主阶级特别是土豪劣绅,开展了积极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开创了萍乡小西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邓贞谦担任湘关区委书记的同时,还兼负了安源市委与井冈山根据地的联络任务。从萍乡到井冈山,爬山过岭,穿云走雾,不仅要经受崎岖山路的艰难困苦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冒着生命危险,越过一道道敌人的岗哨监控。邓贞谦克服一道道难关,一次又一次往返传送文件,护送密件,接送来往的革命同志,并多次见到毛泽东。

        1928年4月上旬的一天,邓贞谦来到了井冈山茨坪,他将萍乡地区开展工农武装斗争,特别是上栗斑竹山起义失败的一些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对萍乡的革命斗争作出指示,并让邓贞谦带了一些黄金下山,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就在邓贞谦从井冈山返回萍乡南坑的街头时,突然从巷道里窜出几十个靖卫团的士兵,将他毒打一顿后,用五花大绑捆了个严严实实,并立即押送到县城监狱。邓贞谦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不管是敌人的花言巧语,还是严刑拷打,邓贞谦总是泰然自若。他的头被打破了,脸打肿了,腿骨打断了,也没有把党的活动情况供出半个字来。在狱中,他自知难以活着出去,用敌人给他写自首书的纸笔写下了遗书。他在遗书中写道:“奴隶们起来、起来!莫要说我们一钱不值,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又在墙壁上挥笔写下了“暴动不怕激烈,牺牲要有价值”和“坚决执行土地革命,彻底消灭统治阶级”两副对联。4月18日,邓贞谦还写下绝笔书,痛斥豪绅官僚“今与你决一战,万一丧了命,为国家落一死,才是革命精神。死是革命鬼,活是革命人!落一个血史名表,莫大光荣……我今日虽死,精神犹存”。1928年6月8日,是邓贞谦罹难的日子。临刑前,他坚持不肯走路。反动派只好用一张椅子抬着他,游遍萍乡城东、南、西、北四门。游街途中,邓贞谦唱着《国际歌》,高呼“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从容就义于大西门外的一棵茶树下,年仅21岁。

      


图片

▲邓贞谦遗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