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三):安源山的脊梁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7-14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二十三篇《安源山的脊梁》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三篇《安源山的脊梁》 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安源二团五连连长杨士杰带领部分被打散的战士在湘赣边界山中坚持斗争。山上补给困难,于是他冒险下山回家拿粮食。刚回家一会儿,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杨士杰知道自己被敌人发现了,刚想转身冲出去,门“砰”的一声就被撞开了。当地的密探带领一伙反动武装凶神恶煞地冲了进来,要捆绑杨士杰。眼看已无法逃脱,杨士杰正气凛然地对拥上来的士兵大喝道 :“不用绑,我自己会走。”他吻了吻女儿,告别了妻子,昂首阔步,迎着风雪走了出去。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七):刘仁堪 脚趾蘸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7-16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二十七篇《刘仁堪 脚趾蘸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第二十七篇《刘仁堪 脚趾蘸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 刘仁堪,江西莲花县人。1927年9月,他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先后任莲花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莲花县委书记等职。 1929年初,井冈山失守后,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的“三光”政策,整个井冈山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1929年5月,刘仁堪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软硬兼施,用酷刑百般折磨他,但他向死而生,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到底。敌人无可奈何,便决定将他斩首示众。&nbs
-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一):一口米缸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7-14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二十一篇《一口米缸》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二十一篇《一口米缸》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当部队到达莲花县甘家村时,一个老表也碰不到。原来,人们以为是旧军阀来了,青壮年害怕被抓壮丁都纷纷往山里逃跑,其他人能躲的也都躲藏起来了。 村里有个叫陈娇枝的年轻孕妇,本来要跟大家一起躲起来,却正好赶上分娩疼痛难忍,丈夫陪她到自家破柴房里生下了一个男孩便慌慌张张逃了。陈娇枝用棉絮把孩子包好,尽量让孩子的哭声小一点。不一会儿,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有人大声喊:“屋里有人吗?”连喊几声她也没敢应答。一阵轻微响动之后,脚步声便远去了。 &nb
-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九):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6-25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九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第九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决定发动大罢工。由于工人众多而分布面广,要实行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和切实的行动方案。俱乐部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哀而动人的罢工策略的指示,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成立了罢工指挥部,以李立三为总指挥,刘少奇担任俱乐部全权代表,常驻俱乐部应对一切。工作处工人由本处工人代表按照罢工指挥部命令指挥。矿井井口和地面各生产场所出入口,各派监守员若干守护,须持有俱乐部所发通行徽章方准出入。工人监察队持俱乐部旗帜,在街市和工厂附近出巡,执行纪律,维护秩序,应付突然事变。成立秘密的工人侦探队,四出侦探消息,向罢工指挥部报告,以掌握当局动态。俱乐部700余名部员在全体
-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三):李立三创办工人补习夜校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6-21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三篇《李立三创办工人补习夜校》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第三篇:《李立三创办工人补习夜校》1922年1月,李立三在安源老后街五福斋巷创办了工人补习夜校,工人称之为夜校。随着夜校规模的增大,路矿当局愈加警惕,他们隔三岔五地派人来探听虚实。一天,几个陌生人来到夜校,望风的工友故意大声和他们理论。楼上的学员听到信号,马上拿出国文课本,齐声念道:“十户为一甲,一保有十甲。一人有两手,两手有十指。”这时望风的工友便故意装作阻挡不住,放他们上去。这些人一无所获。一个顽皮的年轻人说:“看你们是新来的吧,哎哟,怎么不好意思进来呢?这里读书不收钱,还有新书发,可好呢。不过,这里有个规矩,新来的学员要三跪三拜,一拜孔夫子,二拜先生,三拜老同学。你们如果想进来,三拜之后就可以拿新书上课了。”陌生人信以为真,心里直笑对方迂腐,离开了。待来人走远了,李立三说:“一人有两手,两手有十指,在我们的国文课本里,可谓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但是我们想
- 人民日报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七):朱少连义正拒利诱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6-23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七篇《朱少连义正拒利诱》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第七篇:《朱少连义正拒利诱》朱少连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之一。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朱少连当选为俱乐部副主任。 作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朱少连在路矿工人中威信很高。加入俱乐部的工人越来越多,声势一天天壮大,路矿当局十分惊恐,生怕工人罢工。副矿长舒楚生心想:现在工人都听俱乐部的,只要花钱买通俱乐部的头头,就不愁出什么事了。于是他找到朱少连,假惺惺说了一通关心俱乐部的话,然后神秘地说:“矿局愿意津贴俱乐部办事人员一大笔钱,只要……”朱少连明白矿局没安好心,便呵斥道:“我们的人都不是见钱眼开的人,请你还是少费心机吧!”舒楚生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 人民日报推出系列专栏!讲述党史中的萍乡故事
-
作者:暂无
日期:2021-06-17
来源 :萍乡发布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讲百年党史,听红色故事今天人民日报客户端系列专栏《党史中的萍乡故事》刊发第一篇《毛泽东安源播火种》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萍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重温发生在萍乡革命老区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好安源精神,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开设《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专栏,每天刊发一篇萍乡党史故事。全文如下:《党史中的萍乡故事》第一篇:《毛泽东安源播火种》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来到安源考察。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安源,目的是为在安源开辟工人运动作准备。毛泽东住在安源八方井44号毛紫云的家中。毛紫云是安源煤矿西平巷二段段长,人称“毛师爷”。毛泽东提出想去井下参观,毛师爷满口答应。第二天,一位叫张竹林的工人带毛泽东下井。进入矿井,先来到大巷道,毛泽东见工人干活时赤条条的,浑身上下黑不溜秋,只有张口说话时,才能见到一口白牙,便惊诧地问:“你们怎么不
- 为大队办企业
-
作者:暂无
日期:2020-06-19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甘将军回乡搞建设,他首先确定抓重点,抓村办企业。甘将军虽然出生在沿背村,但对甘家村关爱有加。我那时在加工厂碾米,但我记得那时甘家村在甘将军的关心和带领下,村办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当时村里有4部拖拉机,3部汽车,1个加工厂。特别是加工厂效益好,蒸蒸日上,一年比一年好,可以说60~70年代的甘家是莲花的华西村。他经常一个人来甘家加工厂,了解情况,效益如何,怎么发展,具体到机器怎么操作,有故障怎么换零件,千方百计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甘家不仅集体经济富裕,群众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特别是村里的社会风气好,群众一心一意搞生产,颇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现象。
- 中国共产党发行的第一张股票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
-
作者:暂无
日期:2020-02-12
来源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馆藏文物第一期__中国共产党发行的第一张股票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请点击播放视频红色股票 SHARES在全民炒股时代,股票对我们而言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如果时光倒回数十年前,提起股票,国内知道的人可就寥寥无几了。但是,在1923年的安源,却曾掀起了一股认购股票的热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无产阶级的大本营、中国的小莫斯科、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安源,探寻曾在这片红土地上发生过的关于股票的故事。__文物名称: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年 代:1923年2月13日文物类别:票据质 地:纸质尺 寸:纵24.5厘米,横12.8厘米质 量:4g文物来源:接受捐赠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给每位认股者颁发了自行设计、印制的股票作为凭证
- 不当将军当农民
-
作者:暂无
日期:2020-06-19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 在革命战争时期,甘祖昌将军曾多次负伤,其中3次重伤。建国后,1952年春,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到郊区检查工作,由于回程时,木桥被敌特破坏,甘祖昌乘坐的车子翻到十米多深的河里,他身负重伤。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外伤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 1953年以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经常发病,治疗和修养也不见好转。从1955年开始,他每年都向组织打报告,要求批准回乡务农,说:“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贡献力量。”但他的申请没被组织批准。1957年8月,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到新疆检查工作,甘祖昌再次当面向同是江西籍的老乡萧华提出要求和申请,组织上终于批准了他的回乡请求。